第三章

孟旌罗找来了县丞刘德功,把关于蝗灾的事情了解了个一清二楚。

古代蝗灾的产生,其根本原因还得是环境的恶劣。

流黄气候干燥,庄稼常年得不到充足的灌溉,植物缺少水分,蝗虫又喜欢干燥的环境,自然就势如破竹般遮天蔽日。

加之蝗虫繁殖能力超乎寻常,一虫虽死百虫来的说法也是流传已久。

这群蝗虫又长期聚集在流黄地带,不像中原的蝗虫取材地广泛、选择多,成天的蝗虫侵扰让流黄百姓叫苦连天。

长期以往,恐生祸患。

但凡他们揭竿而起,别说什么民不与官斗了,他们第一个拿孟旌罗开刀。

想到此,孟旌罗先是打了个寒颤。

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好在她上辈子成天钻在图书馆里,只是不是自己专业课的书,她都爱看,博览群书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对付蝗虫,她的办法也不少。

只是当下百姓稀少,施救不过来,按照田里所剩的庄稼来看,不出三日就已经尽数被蝗虫吃光。

她必须要趁着这三日,蝗口夺食。

当晚她就制定好了计划。

命监狱里的犯人一并出来参与庄稼的施救工作。

其中以死刑犯的工作量最大,他们需要在田里焚烧一切可以焚烧的东西,让蝗虫丧失行动。

并且疏通水渠,在水渠中进行大量灌溉,让蝗虫失去利于生存的环境。

同时将蝗虫的幼虫蝗埋入坑渠中,以绝蝗虫肆意生长的后患。

若是效果出奇,则免除死刑。

若期间偷工,当场斩杀喂虫。

至于一些作奸犯科没有杀的囚犯,则加入百姓中,一起对庄稼进行施救以及蝗虫的捕捉。

届时根据救回来的粮食和捕捉到的蝗虫,论功行赏,减缓牢狱之灾。

此令一出,牢狱之中炸开了锅。

秉承着自觉自愿的原则,所有囚犯争先恐后地报起名来。

以死囚犯最为积极。

在流黄的死囚犯,基本上都是因为吃不上饭才起了贪念偷盗,在这途中失手把人杀死的。

在杀人过后,他们就已经后悔不已,可为时已晚。

眼下还有活命的一线生机,哪怕是在蝗灾下求生,他们也求之不得。

其中几人一听还能活命,早就热泪盈眶。

没杀过人的囚犯也不遑多让,纷纷上前报名。

不出一个时辰,报名的人数就已经多达五百余众。

在经过孟旌罗核查之后,大手一挥,让他们下地干活。

并且还专门指派了百名官兵带上护具在田里防守,以备不时之需。

此时的县丞等人,正在房中议事。

孟旌罗是新上任的县令,虽说年纪轻,可办案有条理有原则,丝毫不输前任县令。

只是前任县令走歪了路,这才导致斩首。

“现下看来,我们暂时可以放心下来了。”

县丞刘德功伸手抚了把自己并不存在的胡子,宽慰地说着。

主簿袁世明和典史赵长文对视一眼,连连摇头。

“哼,不过是一个小案子而已,如此简单的审讯,若是换了旁人,也是轻轻松松。”

赵长文也佯装谨慎:

“是啊,前任县令起先不也公正严明,可着实是耐不住咱们新安县贫穷,捞不着油水啊。”

袁世明和赵长文你一言我一语的,尽是对孟旌罗的不满。

孟旌罗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哪怕上次追杀被她逃了过去,那在这新安县也别想好过,他们定会重新找机会下手。

眼见两人如此说着,刘德功沉思片刻。

终是叹了口气:

“也是,任重道远啊。

那便暂且观察数日,再把那东西交给他吧。”

“大人,不好了!”

刘德功刚有了主意,外面一声惊慌就传入耳中,惊得他一个起身走出了大门。

袁世明和赵长文跟着跑出来,翘首以盼。

“何事?”

“县令大人他,他,放了狱中的囚犯!”

恍若一声惊雷一般,劈得刘德功脑子一片嗡鸣。

袁世明和赵长文诧异地上前一步,没想到这么快,那孟旌罗就开始作死了。

要知道那狱中的囚犯可都是无恶不作之徒,但凡放出,这可要为祸一方啊!

刘德功忍不住的上前一步,声音颤抖:

“为何?”

“县令大人说是要让他们治理蝗灾,如果做的好,就免除他们的死刑,并且把县衙仅存的水全部都用在了灌溉上。

听着这一桩桩一件件,刘德功脚下一个不稳,差点摔出一个狗吃屎。

他恨不得就这么闭着眼睛长睡不醒,也不愿意接受事实。

流黄常年蝗灾,虽说严重,可百姓到底是有些许存粮,加之常年都有各省救济,他们也能勉强饱腹。

治理蝗灾难上加难,这哪里是他们一个小官员能治理的了的啊!

这不是胡闹吗!

免除囚犯死刑,将所有县衙用水用于灌溉,这哪里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简直是要把刘德功直接给火化了啊!

小卒适时补充了一句:

“并且县令大人说,蝗虫要抓活的。”

刘德功两眼一翻,彻底晕了过去。

留下袁世明和赵长文两人目瞪口呆。

好不容易治理了一次蝗虫,还不让弄死,这是怎么,打算留到明年把它们放出去继续治理吗!

他们脸上一喜,这行为若是递上一封折子到御前,杀头的大罪他孟旌罗可是免不了了!

两人奸诈一笑,回到屋内写起折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