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蝶变:不可阻挡的互联网浪潮>第46章 预见“物联网思维”

第46章 预见“物联网思维”

“物联网”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似乎到来已

久,但我们未曾感受。从马化腾说的“连接一切”,到李克强总

理提出的“互联网 ”思维,无不预示着物联网真的要来了。世界

万物开始从人与物的连接,转向物与物、人与物的连接,这是一

次即将来临的重大变革。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

产业浪潮,并有机构预言:物联网带来的产业价值至少是互联网

的30倍。这就意味着物联网的影响将超过互联网。在此,我提出

“物联网思维”的概念,它将成为继互联网思维之后的又一种思

维方式,影响未来至少十年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是这样定义“物联网思维”的:物联网思维是以(移动)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信息传感技术为基础,以人为主,以

信息传递规则为辅的思维模式。它将体现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

每一个相关领域,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管理、城市管

理、社区管理等所有方面。人的需求在物联网里不再是直接追求

的目标,以物联网的方式更好地服务于人才是物联网的核心价

值。

物联网思维是更为全面的网状思维,由多个生态圈,如车

生态、家生态、交通生态等组成,各生态圈之间有特定的连接协

议,通过各种协议标准实现所有生态圈的连接,形成一个巨大的

物联网生态,如图7-3-1所示。

图7-3-1简易地演示了物联网今后的发展历程,A、B是大的

车、房生态圈,可以以各种属性来划分。例如,A圈是一个城市的

车联网生态圈,车1是出租车,车2是公交车,车3是私家车,车1

生态圈里的出租车可以互联,出租车里的乘客和司机可以通过手

机与车互联,而每一个个体的连接都是有标准和协议的。再如,

B为房生态圈,互联的基本形式与A圈相同。A圈与B圈之间是可以

互联的,车1与房1相连,或者车1生态圈里出租车上的司机和乘客

与房1相连,在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出于对安全、规则等多

方面因素的考虑,又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在A、B圈中还有一个

重要的个体就是人,但有些生态圈又不一定有人。车1与B圈中的

人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相连,当然也要在建立规则的前提下。实

际的物联网结构远比这个复杂得多。

由此分析得出,物联网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规则问题,找到各

种个体之间的规则,并制定通用的标准,在此标准上加以特殊协

议来完成互联。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期,物联网的

发展演变至少要经历摸索、开放、标准制定、标准优化、标准实

施、再开放的过程。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越往后,“物联网思

维”的影响就越大。

物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可以预见的,如同我对“互联网

思维”的预见。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的进步是阻止不了的,每

一次大的进步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联网也许

就是。

变革往往诞生于商业活动之中。物联网将首先影响社会经

济中的主要个体——企业,他们将用物联网的思维去开发产品和

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例如,电视机设计,现在只需要考虑电

视机与互联网的连接,以及互联网与手机的连接,而在物联网时

代,除了电视机与手机的连接,还要考虑电视机与冰箱、窗帘及

家里所有设备的连接,即使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它们之间也

可以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技术实现互联。在交通领域,已经

有地区尝试用物联网的思路改进停车场的管理,在广州东莞部分

商场的停车场里,每个车位都装上了无线传感器,通过无线传感

器与停车场系统相连,可以实时监控车位数量、停车时间等,车

主也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提前了解停车场的车位状况,并可提前预

订。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物联网模式,也说明它正在慢慢地影响

着我们的生活。

关于物联网,也有有一些人并不看好,因为物联网看上去很

美,实际上想变成现实则不太可能。安全、隐私、协议规则、资

源控制整合等很多关键因素,都是物联网发展的先决条件,是一

个巨大的人类工程。

过程是艰难的,道路是曲折的,趋势是明显的。我相信,物联

网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就如同我相信并在本书中郑重提出的“物

联网思维”。

47章 一封14年没有回复的邮件

2015年年初,索尼高管宣称考虑退出电视和智能手机市场,

这让我想起了14年前给索尼手机官方邮箱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

时隔14年,邮件记录肯定是找不到了,但发邮件的原因和内容我

还记得很清楚。

14年前的我正在读高二,父亲买了一部三星手机,型号为

SGH-N288。通过记忆在网上花了半小时找到了图片,如图7-4-1

所示。初中时期父亲给我买的BP机就让我对通信电子类产品产生

了兴趣,在父亲买了手机后,我拿着用了一周。

三星SGH-N288是2001年上市的一款功能手机,在当时来看

已经非常炫酷了,支持中文输入、单色屏幕、振动和铃声。正好

那时又是卡带和CD音乐随身听最流行的时期,数码相机也不难看

到。每晚在宿舍听着CD随身听琢磨手机,我突发奇想:能否把听

歌的功能融入手机里呢?拍照的功能是不是也可以集成在手机中

呢?那样,只要有一部手机,一切功能就都可以满足了。于是,

抱着兴奋的心情去网吧查资料,发现同时具有这三种产品功能而

且做得最好的就是索尼公司。在网上查到索尼的官方邮箱,用腾

讯的QQ邮箱写了一封格式并不标准的英文邮件发了过去,邮件的

大致内容就是建议他们把听音乐和拍照的功能整合在手机上。后

来,我多次查看邮箱,也没有收到回复,或许他们的管理人员根

本就没有看到邮件。

直到现在我还会想,如果他们的最高管理层看到这封邮件并

及时采纳了我的建议,现在的索尼会是怎样?也许有人说——还

是一样,因为索尼的失败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我认为,最大的

根源在于领导者的思维,包括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他们习惯了以

产品来引导消费的思考模式,一味地追求自己认为的进步,而没

有倾听用户的想法。

反观索尼手机的发展历程,能够很明显地发现一些严重违背互

联网思维的线索。

巧合的是,在我发那封邮件的同年,2001年10月1日,索尼

和爱立信两家公司各出资50%,共同创立了索尼爱立信(Sony

Ericsson)品牌。两家公司平分股权的事情在现在看来绝对是不可

想象的,平分股权就代表两方对平等把握的不信任。平分股权并不

会激励共同的努力,只会造成相互的依赖与推责,这是人性不可否

认的弱点。

最初索尼爱立信品牌的手机设计理念在现在看来也是匪夷所

思的——“触发所有感官的设计,即可沟通理性智慧,又可沟通情

感。我们追求永远领先消费者一步,以便他们能与我们的思想产生

共鸣并受到启发。”

“永远领先消费者”——这是多大的自我?要将消费者抛至脑

后,要用自己的产品引领消费者的喜好,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设

计理念。“以便他们能与我们的思想产生共鸣并受到启发”——要

消费者的思想跟随品牌的思想,通过产品给消费者一些启发,这是

想统治消费者的思想吗?当时的市场运作方面也是如此,市面上基

本看不到索爱的广告,售后服务更是跟不上市场的步伐,这些都是

完全违背人类发展规律和互联网思维的理念,所以,导致了索爱这

个手机品牌的陨落。虽然当时诺基亚的品牌知名度和售后服务都很

完善,但是他们败在忽视了用户的软需求和产品的多样化上。

直到现在,索尼才开始领悟“专注、极致”对一个公司的发

展有多少重要,在考虑放弃手机业务后,索尼将关注的重点放在

了相机传感器和PS游戏机业务上,这是他们的强项,而且目前在

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并有信心在三年内将运营利润提高25倍。

这是一个大企业在互联网思维下的觉醒,是一次思维的大变革。

14年过去了,14年的发展使手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电子产

品,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世界的商业形态,改变了

互联网的格局。

14年过去了,那一段简短的字符还存放在某台计算机的存储

空间中,如同我在手机里放着的一个漂流瓶——知道它的存在,

却不知道它在哪里

49章 后记

夜,静得可以听到窗外零星的雨滴声,时针已指向了后半

夜,我却难以开篇。

相比昨日的喧嚣,我更喜欢这一刻的宁静,因为我可以专

注于思考。每当面对键盘前的空白界面,我的心中有着无限的想

象,因为我也不太清楚接下来自己会敲出什么,如同军哥昨天在

金融论坛上告诉我:“谁也不知道我会在接下来的主持中说什

么,包括我自己。”我亦是如此。

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出版一本属于自

己的书。我也不例外。刚步入社会时,我就为自己想写的书列下

了提纲,九年过去了,还在酝酿。而我也万万没想到,自己写的

第一本书竟然与我从事的行业相关。从进入大学选择计算机系,

到毕业后连续创业,我几乎没有离开过互联网行业。在这期间也

不断地用文字记录、学习、总结、分析自己在这个行业中的心得

体会与见解。正因为如此,才接到了出版社的邀请。对于文字的

态度,我一向是严谨的,经过对自身六年互联网创业过程的总

结,我给了自己一次系统地架构行业认知的机会,而这也是让大

家正式检验我的一次机会,于是有了本书。

我多次设想过写书的场景,是全部用笔写手稿再转为电子

稿,还是直接用键盘输入?是间断性地写,还是一气呵成?我先

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笔名“无笔秀才”,对应本书的互联网思

维,将笔彻底抛弃,采用键盘输入。工作占用了我大部分的时

间,素材与内容的准备只能利用碎片时间。经过半年的准备,我

最后选择了“一气呵成”,“闭关”写作。

因为这个选择,我只给了自己15天时间。2015年元宵节,可

能大家还在与家人欢聚的时候,我开始了闭关写作——一个人住

在一套房子里,准备好充足的物资,一切生活自理。

时间规划、篇章规划、内容规划、生活规划等,前三天没有

写出多少字。我在房间的地上趴着画提纲与目录,通过准备的内

容结合互联网当下的热点提炼关键词。

我从未见过别人是怎样写书的,我只是用了自己琢磨出来的方

法。在我看来,写一本书就像建一栋房子,首先得有基石、骨架、

图纸——书名和主观点是基石,一旦确定主题,就要以此为基础延

伸,以不至于跑题;提纲就是骨架,以保证整体内容统一;正文则

要靠图纸来指引、填充,以让书的内容更有可读性、连贯性、整体

性。

规划好主体架构和内容标题后,正式步入高强度的正文输入,

每天设定字数与章节数目标,以吃饭和睡觉作为惩罚和奖励,完成

一万字吃一个苹果,提早完成当日的目标就可以早睡,否则通宵也

要继续。就这样,2015年3月18日接近子夜,我将正文首稿发了出

去。

当你认真对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会更困难,因为你对自

己的要求会更高。完成书稿主体后,我开始佩服那些出过书的前

辈,这次写书对我来说可以算一次真正的“蝶变”。

深圳的天气如同一个淘气的孩子,雨滴如珠,敲打着窗沿,

也敲打着我的思绪。我甚至不敢想象读者捧此书时的感受,如同

我曾经不敢正视心仪的姑娘。但是,我最终还是鼓起了勇气去

“表白”——作为一个深爱文字的人,我终究是要向读者表白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