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秀才观点

2014年,中国互联网的变迁改变了世界,无笔

秀才恰是在这个时期感知它。从学习专业的互联网

知识到自主创业,再到帮助别人创业,这是一个不

断摸索与总结的过程,从而有了很多自己的观点。

预见未来的互联网,便是预见未来的自己。本章节

选了秀才的几个观点,仅为引发大家的共鸣,甚至

是每个读者自己对互联网思维的见解,以便指导未

来的自己。

“梦想”真的跟钱有关系吗?

也许你还记得某视记者拿着话筒满街采访:“请问你的梦想

是什么?”答案大多是想拥有大房子、好车子、好生活等,总的

来说就是要有钱。而我则认为,梦想与金钱无关。

字典中对梦想的解释是这样的:梦想是指意识形态下对未

来的排他选择性期待。也就是说,梦想并非客观存在的实物,而

是一种心理意识形态的总称。把“梦想”拆开来理解:“梦”是

睡眠时身体内外的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

象活动;“想”是动脑筋,由感想、思想、想法、想象等配置组

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分拆解释都是讲心理活动和精神诉

求,而并非什么房子、车子和钞票。周国平的一句话总结得非常

到位:“梦想永远是现在式,而决非将来式!”

有个段子也许大家都看过。小学课堂上,老师问一个小

男孩:“你的梦想是什么?”小男孩说:“我想有很多钱,买

别墅,买豪车,还找个‘二奶’。”老师对这“熊孩子”很无

奈——电视看多了。接着问他同桌的小女生:“你的梦想是什

么?”小女孩回答:“我想做他的‘二奶’。”虽然这是一个对

当代社会极具讽刺意味的段子,但是就我看来,小男孩的不是梦

想,而小女孩的是。

中国人大多误解了梦想的含义,甚至把实现某种物质上的高

度作为梦想,从而导致举国上下都把金钱当成梦想,一味地为了

金钱奔波。这是教育惯性思维的误读,也是目前很多不良社会现

象的根源。读小学的时候,也许在课本的引导下,小学生还会把

做警察、当飞行员作为人生的梦想。而到了初中,家长和老师只

会在耳边告诫:努力读书,考重点高中,进了重点高中就容易考

上大学,考上好大学就可以找到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可以买房

子买车子娶老婆。而且,这一信条几乎成了社会、学校、家庭的

统一口径。在这种大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们早就迷失在梦想的迷

宫中。

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在创业之初都是怀着改变世

界、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梦想在自己人生的轨迹上行走,而我们

几乎从起点到终点都是为了一个梦想——金钱。但是,我们最后

获得了什么?为了钱,大部分人从家乡出来,奔向北、上、广、

深,父母成了空巢老人,自已成了不孝子,子女成了留守儿童,

自己成了不称职的父母;为了钱,淡忘了同学情,宁可孤独也不

愿找同学诉说,因为怕他在物质上比自己优越;为了钱,商家可

以背信弃义,花枝招展的广告语无人敢信;为了钱,我们胡吃海

喝操劳过度,经常责问自己活着的意义。这些都是对梦想的错误

理解或是根本没有梦想而造成的。

梦想是活着的动力,甚至是永远无法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

和精神高度,而不是肤浅的物质满足。试问有几人为了物质,在

不断提升和超越的物质生活上刹过车?最后大多因为无法满足或

无所求而迷失了方向。有人会说:如果没有钱,连生活都保证不

了,还谈什么梦想?这还是没有走出现实梦想误区的表现。梦想

可以是清晨醒来一缕清新的空气,可以是助人为乐的一种坚持,

也可以是依偎着爱人在夕阳西下哼唱一首老歌的愉悦——这些需

要金钱吗?如果真的读懂了梦想或重新定义梦想,我想中国人的

幸福指数才能真正提高,生活不再如此压抑,社会不会有那么多

无奈。

如果有人问我的梦想是什么,我认为,梦想与金钱无关。让

更多人明白什么是梦想,便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