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章节

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嫁董祀后,感伤乱离,作《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如果没有曹操,如果不是曹操统一了北方,可能她永远没有归汉的希望,只能在痛苦的忍受中度过自己的余生。那么,蔡文姬的平生到底是如何坎坷,现在我们来揭开历史尘封的记忆,走进这个家喻户晓的才女的真实生活与命运。

二、一生三嫁的坎坷婚姻

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描述了她的婚姻:“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蔡文姬第一次出嫁,是远嫁河东卫家,她的丈夫卫仲道是大学(大人之学)出色的士子,这本来就是一桩极好的亲事,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两人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蔡文姬开始遭到卫家的嫌弃,认为她"克死丈夫",当时正年少气盛、心高气傲的蔡文姬,哪里能受得了这种白眼,她不顾父亲的反对,愤而回家。

可是即使她回来了,噩运也并没有离她远去。有些人,有些事,一转身,一眨眼,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都无法知道自己的下一秒即将要发生什么,人生河岸的偶然和必然,永远都是那么地难以预料!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李傕等人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种心境是谁可以想象得到的,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的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谁知道这一去就是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汉献帝经由安邑回到洛阳,又被曹操迎到许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当上丞相。当他得知名士蔡邕的女儿被掠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左贤王当然舍不得把蔡文姬放走,但是不敢违抗曹操的意志,只好让蔡文姬回去。

蔡文姬当年被掳掠是痛苦的,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可是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羶肉酪浆的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拍》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屯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公元208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蔡文姬嫁给了董祀后,留下了动人心魄的《悲愤诗》。《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

可悲乎!都说红颜薄命,有道是“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美”也是有阶段性的。再美的女人也敌不过时间,岁月催人老,为什么一定要让流逝的时间将一个人的“美”残忍地撕毁呢?

三、为夫求情的古今美谈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

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董祀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形容憔悴,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末了,她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话音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

原来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从而救了董祀一命。

可是谁又知道这是曹操故意的,曹操怜悯蔡文姬的婚姻,知道她不幸福,就故意寻了董祀的一个缝隙好让蔡文姬来求情,这样就能让董祀心怀愧疚,从此一心一意善待蔡文姬。曹操才是至情之人,他欣赏蔡文姬,怜悯蔡文姬。

果然,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曹操的文学也是震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去探视蔡文姬的闲谈中,曹操表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在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