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最后的道门天师>第六百零三章 斩龙剑现身

第六百零三章 斩龙剑现身

“斩龙剑一定就在这金井之内,但是现在要打开金井时辰不对,等到晚上月圆的时候,我们在才能挖开下面的土壤,如果我们贸然挖开的话,导致里面真气泄漏,到时候就再也找不到斩龙剑了!”马青杨说道。

“那我们要在这里等到晚上吗?”木兰说道。

“不,过两天再来,今天并不是月圆之夜,现在我们先回去休息吧。”

马青杨带着众人又下山回到了家中。

她来到明强的病床边,仔细的检查了下他的身体,明强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好了,脉搏呼吸都趋向了均衡,这时他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下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医院那边又打来电话。医生告诉了马青杨一个可喜的消息,之前他们送过去的那女婴已经抢救过来了,这几天观察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现在可以接回家里调养了。

马青杨收到这个消息着实开心的不得了,这两天不断有好消息传过来。马青杨收拾好东西,叫上了柳春华,他决定下午就立马出发去省城医院,立马把孩子接回来。

吃过午饭,马青杨把这消息告诉大均,大均又向柳春华的卡上打了一些钱,然后二人便叫了一辆车直奔省城医院,在医院里,他们办了半天的手续,又交了结余的费用,之后终于把孩子抱了出来。

柳春华把这孩子抱在怀里,十开心的逗着她。

“青杨,这孩子好可爱啊!我们怎么称呼这孩子啊?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马青杨思索了片刻,说道,“道经里面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我希望这女孩子长大之后能多做善事,与世无争,就给她取名叫若水吧。”

“若水,若水,这个名字好。”柳春华一边看着那孩子粉嫩的脸颊,一边喊着她的名字。

此刻马青杨见到这一幕,也感到温馨无比,这种家庭的温暖他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了。

过了两天,月明星稀,天气晴朗,马青杨又去了山上的藏龙观。

在上次发现金井土壤的点位上,他依然发现土里面有一道石板,石板打开之后,下面依然是一个空空的地宫。

这地宫依然非常浅,还是像一座菜窖。天空皎洁的月光洒在上面,整个地面呈现出一种银白色,马青杨在地上找了一根树枝,插在了地面上。

众人在一边看着这树枝的影子越来越短,等这影子和树枝完全重合的时候,那也就是月正中天的时候,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等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马青杨正在原地调息,连同升特地从省城赶了回来,这难得的挖开金井的一幕,他可不想错过。

“快看,重合了,青杨,时间到了。”连同升兴奋的喊道。

马青杨睁开眼睛看了看,接着便站了起来。

“开挖吧!”

众人拿过来挖井的工具,这工具可不是普通的铁锹铲子,而是一种特殊的并制作的冰铲,用为土生金,而金生水,而冰有属于水,所以这三者能在这里相互作用,起到最好的效果。

连同升用冰铲只挖了片刻,还不到十公分的深度,他感觉铲子碰到了地下的一个金属硬物。

接着,他便换了冰锥,用锤子慢慢的凿周围的土壤。不久,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

这土层之下,居然露出了了一个剑把,这剑把看样子很高端,它是金黄色的。

“这,这时斩龙剑吗?它怎么埋得这么浅啊?”木兰不解的说道。

“不浅了,”连同升说道,“深度你得从地面开始算起,不能送地窖的底部开始算起,这个深度差不多有一米多了,不算浅,一般的墓葬,金井也就这个深度,只是这把剑在地下埋了这么久,也没有一个外层保护,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完好的,土壤的腐蚀能力可是很强的!”

“我看它不会腐烂的!”马青杨说道,“金井嘛!它是龙气聚集之地,东西放在这里不会轻易的被阴湿之气腐蚀的,你看这剑把不是完好的吗,这完全不像被腐蚀过的样子。”

说完,马青杨扭头看着桑兰。

“桑兰,这就是斩龙剑了,这条龙困在地下太久,已经变成了恶龙,到时候万一克制不住的话,你就用这把将斩了它。”

连同升说道,“既然这条龙已经变化,我们现在就可以斩断这龙脉啊!”

“不行,”马青杨说道,“必定这是龙脉,不是一般的东西,神州大地的龙脉都是想通的,只不过有主脉和支脉的区别,虽然这是一条支脉,但是它会影响主脉,龙脉的生存毁灭,冥冥之中都有定数,这是上天决定的,我们要等候时机,不能自行决断。”

木兰没有心思听他们说这些龙脉很大的事情了,她只关心桑兰的问题.

“马大师,既然现在是这个情况,桑兰还用不用留下来这里做道士了?”

马青杨笑着说道,“桑兰自己并没有出家,做什么道士啊?之前何老道长说的花也不错,桑兰是杀神,杀伐之气过重,这里的龙气可以中和她的杀气,但是何老道长忽略了一点,桑兰的杀气大得可以斩段龙脉,那么这种杀气是龙气可以中和得了的吗?这藏龙观是困不住桑兰的。”

“何道长的真实想法,是想把这条龙留在这里,用桑兰的杀气捆住这条龙,这个想法是道门中人常有一种思路,解决不了问题,就维持现状。但是,该离开的还是会离开,我们逆天强留也是留不住的。”

“顺应天道而为之,这是我们唯一要做的事情。”

取了斩龙剑,回填了坑洞,马青杨又嘱咐连同升。

“这个位置就是藏龙观的正中心,新修的藏龙观不要打破这个布局。”

连同升应了一声,他在回忆着自己这几年所悟到的道。马青杨曾经告诉他,人要求道,知道,还要行道,连同升自己还走在求道的路上,而马青杨决定光大自己的门派,决定蹬坛传道的那一刻,他就走上了行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