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最后的道门天师>第八十一章 鬼差  

第八十一章 鬼差  

在二楼大白的身边,桑兰守在他旁边。桑兰把她常带的那把匕首挂在了门上,门槛的旁边还放了一面镜子,镜子正对着那把匕首。

从院子门到去二楼的楼梯口,全都被马青杨撒上了一层薄薄的石灰。

楼下的院子里,柳春华和马青杨在悠悠的叠着元宝,那是纸元宝,他们叠完一个就丢在旁边的大竹篮子里。

到了晚上十点钟的时候,院子里的大黑狗突然竖起了耳朵狂吠起来,它无缘无故的冲着大门的地方大声嚎叫着,一边叫着一边呲牙,一边又在往后退。

马青杨低头看了一下大黑,抚摸了一下它的头,说道,“大黑,你回屋里去睡觉吧,关上门不要出声。”

柳春华在旁边也喊了一声大黑,大黑就立马跑进了屋里,它那眼神充满着惊恐。

马青杨知道大黑吓坏了,因为它看到了门口的东西。

院子中间有一棵桃树,马青杨今天特地在这个桃树上挂了一盏大功率的白炽灯,他在灯光下若无其事的折着元宝,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

不一会儿门口的石灰上面就开始出现的脚印。

那些脚印到了墙角的鸡蛋罐子前停了下来,片刻之后又开始走动,一直到饭桌跟前又停了下来,停顿片刻之后脚印又要往前走,这个时候马青杨用手指在桌上咚咚咚敲了三下,再看那脚印却是停了下来。

这个时候,一直在堂屋里面的连同升收到了信号关掉了总电闸,顿时这周围立马变得一团漆黑,只有桌子上的一个蜡烛在闪闪发光。

这时候马青杨突然站了起来,他若无其事的拍了一下身上的纸屑,对着周边的空气说道。

“二位鬼差大人,这一桌子酒菜,还可以吧!”

说完他又转身一把抓起了身边一个巨大的篮子,说道。

“这些都是用上等的元宝纸做的,每一张纸上我都抄了一段鬼道经,这些也是给二位准备的。”

说完马青杨顿了一下,当他再次转身,他的两只眼睛下方各贴上了一张柳树叶子。

这两个鬼差见到这情景立马反应了过来,他们知道眼前这个人是谁了。

“原来是马青杨,马教主。”

“我们这里秉公办差,还望马教主闲事少管。”

这两个人一人一句,却是一个男声,一个女声。

马青杨回答道,“这些东西为两位大人准备一天了,人我是要留下的。”

这次后两位鬼差也停顿了一下,只听一位对另一位说道,“头儿,我们别上他的当,这事儿是有前车之鉴的,你还记得上次那两个兄弟怎么掉的乌纱帽的?还不是因为收了他的……”

马青杨在旁边轻松地笑道,“二位鬼差大人,你们今天要拿的人是我的一位朋友,但他并没有死,只是昏迷之中,二位给我三年时间,之后再来拿人,我绝不阻拦。”

“马教主,你的厚意我们心领了,有好处谁不想拿呢?只是我们这样空手回去,怎么向上头交代呢?”

马青杨转身拿过桌上的七星宝剑,嗖的一声,把它拔了出来。

那两个小鬼吓得直往后退,“马青杨,你别胡来!”

“大山洼子,一群妖邪危害人间,也没见你们去抓住它一两个,那不同样是你们的责任吗?我要是告到诉阎王爷那里,你们又如何交代呢?

那两个鬼才面面相觑。

马青杨又用剑指着旁边的那一大篮子金元宝,说道。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以后每隔七日二位鬼差还会过来,到时候还是这个标准,给二位准备好礼物。”

说完马青杨拱手行礼道。

“今天就这样吧,我先谢过了。”

“那好吧,君子一言,三年后见,可不要食言。”

鬼差犹豫了一会儿说道。

听了这话,马青杨立刻摸出一张符纸,在桌上的蜡烛边点燃,然后丢进了大竹篮子里,那大竹篮子里的金元宝,立马烧了起来。

“一言为定,绝不食言。”

说完马青杨便转身进屋,转身关掉了大门,然后径直去了楼上。

他来到大白的房间里,看着大白那种安详的脸说道。

“大白,鬼差我已经给你处理好了,等七七四十九天之后,我就放你出来。”

连同升在旁边说道,“师傅,这样大白是不是就没事了?”

马青杨又抽出一根银针,在自己的指尖取了一滴血,滴到了原先那瓶中。

“平时要保证他能见到阳光,别让他走出这个门,剩下的就交给我了,三年之内,我们都能见到他,同他说话。”

说完他收起了银针,看着连同升。

“同升,你在这里先守着大白,我要出去一趟。”

连同升没有直接答应,欲言又止的样子。

“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马青杨说。

“我想……”连同升说道。

“你想说就说吧,干嘛吞吞吐吐的?”马青杨说道。

连同升突然单膝跪在了地上。

“师父,几年前您曾把我赶出门墙,我想要你再次把我收入门下……”

“行了,马青杨脸色立马阴了下来,我跟你说过了,不要在我面前再提这个事情。”

连同升一脸委屈的站了起来。

“所谓的道,你要在自己的生活当中去领悟,所谓的师徒,只不过是一个名分而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如果你能体会到这一点,你就不会这么执着于所谓的师徒关系,行了,我要走了,照顾好大白。”

说完把春阳就出门离去。

大山洼子,听这个名字是一座凹下去的盆地,但实际上在它的周边都是山丘。在一座高丘的顶部,还有过一座古亭子,这座亭子是由石头搭建的,亭子里有很多古人提的诗句,这些诗句不是赞美大山洼子的景色优美,而是抒发的怀乡之情。因为这大山洼子在古代是南方的读书人北上去京城赶考的必经之路,而这大山洼子又处在三省交界的地方,出了这省界,就算离开了家乡,所以在这里考生们都会回看一眼家乡,然后提写两首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