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到1379年!一则消息传到钓鱼城,南宋亡了!
丞相陆秀夫怀抱幼帝,同十万百姓入江。
仿佛地裂天崩,钓鱼城所有人面容呆滞,显然难以置信。
“不可能!这是假的!这是蒙古军用来迷惑我们的!!!”有人不相信。
可是第二天,蒙古军就送来了南宋玉玺,和丞相遗书。
“陛下啊!!”
钓鱼城数万住民嚎啕大哭他们足足坚持了二十年,他们打了整整二十年的仗,他们还可以继续打下去。
可是坚持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宋已经亡了啊!!他们失去了主心骨。
蒙古军又一次开始了招降以前他们尝试了无数次,几乎每年都有好几次,但无一例外均已失败告终。
可这一次不一样。
派来招降的官员敏锐察觉到不同。
对面的人没有抛石头!这让他精神一振。
抵抗二十年的军营终于要投降了吗?
在他期待的眼神中,钓鱼城的门第一次打开,王立走了出来。
谈判的事情很简单。
钓鱼城投降,但蒙古军队不得杀害钓鱼城一人。
忽必烈毫不犹豫就同意了这一消息。
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
十几年的战争,十几年没有任何进展,忽必烈可以同意任何事情。
更何况只是这种小事。
……
钓鱼城前。
待所有人缓缓走出城门,剩余的三十六名白发苍苍的守将,他们举起自己佩剑,慢慢放在脖子上。
夕阳如画,血染山河。
三十六名士卒,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祭奠大宋。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昭告天下生,是大宋的子民,死,是大宋的鬼魂。
所有人,罕见的安静下来。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愣在原地,直直的看着视频。
太沉闷了!太忧伤了!
钓鱼城长达二十年的抗争让他们震撼,三十六名士卒的死令人悲伤。
所有人,不分身份高低,不分年龄大小,此刻都感觉眼睛有些湿润。
足足一柱香时间,众人才缓过神。
“壮哉!三十六位壮士壮哉!当浮一大白!”
“二十年的坚持,二十年的努力,可惜了,大宋不灭,钓鱼城不会投降。”
“真想不到啊,宋朝竟然会有如此轰轰烈烈的战斗,我还以为都是宋徽宗父子那样的。”
“这才是我华夏风范!宋徽宗之流终究是少数。”
“三十六位士卒,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为宋朝敷上了最后的脸面。
汉武帝却是摇了摇头:“朕不喜欢这样,虽然很感人,但也很悲伤二十年的坚持在得知宋朝灭亡的那一刻毁于一旦。”
“朕是留着眼泪看完的,朕不希望朕的大汉走向这么一天。
“朕也知道朕的大汉会有灭亡的一天,但朕绝不希望大汉亡于外族人之手。”
“出击!打出去!在敌人的领土打仗这才是我大汉。”
……
朱元璋忍不住叹了口气,他知道挨饿的痛苦。
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他的大哥二哥,都是因为连年干旱,粮食欠收,活活饿死了。
人饿到极致,除了数学题,真的什么都做得出来。
易子相食都是很委婉的说法。父吃子,子弑父,在元末屡见不鲜。
乱世,是没有社会秩序的。生存,活下去,这是人类的本能。
他当年做和尚云游四方时,就曾被饿到极致的人盯上。
绿到发光的眼睛,几乎只剩下白骨的躯干,朱元璋到现在都记得。
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真的不只是说说。
所以他很敬佩钓鱼城的所有人。都饿到这种程度,也没有投降蒙军的打算。
只可惜宋廷觉悟太晚了,独木难支,在苦苦支撑几十年后,轰然倒塌。
南宋前期,辛弃疾还一心想着“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到了中期,陆游只能念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晚期,文天祥只能“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了。
一步步堕落,一步步沉沦。最后,大宋就亡了。
赵匡胤双目含泪看着视频:“好一个三十六壮士啊!!!大宋对不起你们!二十年的坚守,你们是朕的骄傲。”
“但是朕真的心好痛啊!朕多么希望,你们还活着,朕多么希望,你们最后听到的是大宋驱逐蒙古的消息啊!!”
赵匡胤的心在滴血,他的身躯在颤抖,一滴滴泪珠顺着脸颊流下。
身为开国皇帝,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缔造的王朝灭亡,显然不是一件容易接受的事。
“朕不甘心!”
“割地求和,称臣上贡,有忠臣猛将而不用,朝堂尽是谗言媚上之辈。”
“这不是朕想要的大宋!”
“南尽北户,西涉流沙,东临东海。”
朕的大宋,要万国臣服,众正盈朝,要内圣外王,远霸天下
“朕要打造一个不输于强汉盛唐的盛世!”
……
历史十大定鼎之战。”
“第七名。”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陈友谅。”
“鄱阳湖之战,也叫鄱阳湖水战,是元末之时,当时的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鄱阳湖之战是中世纪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水战。”
……
朱元璋看到视频后,看到鄱阳湖之战上榜了。
李善长忙对朱元璋祝贺道:“恭喜陛下,此战是我大明立国之战,竟然也上了榜,臣恭喜陛下。”
朱元璋苦笑一下,说道:“有什么可恭喜的?鄱阳湖水战是朕起兵以来最凶险之战,若是那一战败了,这天下就没有了我重八什么事了,没想到还真能上榜!”
……
“水战?”始皇帝的兴趣上来了,大秦帝国一统六国的过程中,只有楚国江河纵横,水网密集。
但是大秦与楚国的交锋很少有水战,水路只是用来运兵和拦截敌人的。
他还真没怎么见识过水战,昨天的崖山之战虽说是海战,其实只是个阵地战的变形,算不上真正的水战,他正好借这个视频开开眼。
……
刘彻和卫青霍去病跟匈奴熬了一辈子,打的都是骑兵战阵地战。
当年他父亲剿灭七国之乱的时候倒是组建过一支水军,却也没有正儿八经的打过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