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府。
唐太师盖了盖茶杯,轻饮了一口。
茶香在齿尖环绕,惹得心情都好了。
谁知下一刻,小厮跑进来报告说:“不好了太师,池君逸已经将陶氏医馆查封,并找到了账簿作为证据,这下陶家恐怕大难临头了!”
“慌什么!”
好好的心情都被这小厮给搅没了!
唐太师皱起眉头,“想不到池君逸还有些本事,是我低估了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太师,是否要将小侯爷请来坐坐?”曹管家试探性地问。
唐太师连忙摆摆手,“此时请他来,不正好落入池君逸的下怀吗?不如趁着他把注意力放在陶家身上时,咱们暗中查查他的底细。
我就不信,池君逸纵横官场这么多年,能爬到如今这个位置,就没些亏心事!只要咱们找到证据揪住他,不仅能解救陶辛,还能解决悦悦的婚事。”
“那老奴这就差人去做。”
曹管家刚退下,唐悦便来找来了。
“祖父,您前几日说池君逸会上门来提亲,这都快四日了,他为何还不来啊?”
此事却是唐太师没做到。
他拍了拍唐悦的手,好生安慰道:“悦悦放心,祖父一定说到做到,只是如今生了些变故,恐怕得推迟两日。
不过祖父答应你,一定让你如愿嫁给池君逸,你就乖乖在家等着祖父的好消息便是!”
唐悦点点头,“悦悦相信祖父。”
街上行人渐少,深蓝色的娇子刚从宫中出来。
池君逸正要打道回宫。
从出宫一来,身后一直有人跟着。
估计是唐太师安排的人,他倒要看看这唐太师又想耍什么花样儿!
那人跟了池君逸两日,不仅什么都没发现,还被喂了一嘴的狗粮。
苏云落日夜忙碌为池君逸配置解药,但进度稍有些缓慢。
池君逸好不容易得出空去看望她,却刚巧在门口遇到苏云落身边的小宫女正要出宫去。
“这是准备去哪?”
“公主说药材不够了,派奴婢去寻晋阳王为她带些药材来。”
听到这话,池君逸的脸色暗沉了不少。
他大步走进卧房,瞧见正忙着研究的苏云落。
听见身后有脚步声,苏云落扭头看去,发现是池君逸,嘴角露出一抹浅笑。
“皇上不是派你去查医馆之事吗?怎么今儿有空来看我?”
“忙里偷闲罢了。”
他边说边走近桌前,只见桌上尽数都是他没见过的珍贵药材。
“以后若是需要这些玩意儿,告知我便是,不必麻烦他人,难不成我为你弄不来?”
苏云落知道,这男人又吃醋了!
说起来,池君逸身为首辅大人,居然还这么小肚鸡肠,传出去也不怕人笑话!
“王爷比较了解,所以便让他帮忙了。”
她连忙转移话题,“账簿的事情调查的如何?”
“早已查到了,只是唐家人派人暗中跟我。”
说完,他才意识到似乎哪里不对。
而后,他又转回话锋:“此事无需你担心,你应该担心是如何向我解释药材一事,我与你说的话,你可放在心上?”
苏云落停下手中的活儿,抬眸愣了一下,故作不懂。
“何事?”
“不要跟邱子山走得太近了!避免他人借此说事,坏了你的名誉!”
苏云落苦恼这男人太过傲娇。
“我心中有数。”
呸,她可不是个朝三暮四的女人!
唐府……
唐太师听完人汇报后,气得将茶杯摔在了地上。
简直是一群废物,如此小事都查不到!
“你方才说,池君逸近日都做了些何事?”
底下的小厮被吓得头都不敢抬,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除了查陶氏医馆外,便去探望云落公主。”
他眼角眉梢吊上了讥诮之色,唇角不可遏地张扬起来。
“众所周知,起初池君逸与苏云落定亲时,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当时却未曾掀起波澜,如今也是时候,让大家瞧瞧这皇室公主与首辅大人的苟且了。”
“太师,您想如何……”曹管家勾着身子洗耳恭听。
唐太师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曹管家便带着小厮退了出去。
区区一个三十八公主,难不成还奈何不了她?
不日,酒坊便有人传言说首辅大人和云落公主联姻没有感情基础,其中定有猫腻,说不定二人早已有了谋反的意图。
“如今池君逸权力如此庞大,怎就会看得上三十八公主呢?他二人之前从未传接触过,这说明二人一直是私下相处,一个是不受待见的公主,一个是权臣,肯定是冲着造反去的啊!”
也不知是哪个混混喝了酒,便开始胡说起来。
可他说得有理有据,周遭众人便觉得有可信。
此言便开始在民间流传起来。
很快谣言便传到了苏子隐的耳中。
朝堂上,池君逸正向苏子隐报告彻查陶氏医馆之事。
“经臣严查,陶氏医馆确有故意抬高药价导致普通百姓看不起病一事,这是微臣从医馆中搜寻到的账簿,里面记录了陶氏医馆自开业以来的所有药材出售价格。
比市面上的价格高出不止一倍有余,并且出诊费也比其他医馆贵一番,在陶氏医馆看病之人几乎都是达官显贵。”
说话间,池君逸的目光已然落在了旁边陶辛的身上。
“据臣向周边百姓问访,陶氏医馆根本看不起普通百姓,更不愿救助贫困之人,他们只喜欢巴结权贵,因为好赚钱。
当今圣上以民为主,以百姓之福为福,陶氏医馆这般行径分明是与皇上之意背道而驰,请皇上明鉴!”
池君逸的话句句都戳在对方痛处。
说得陶辛连狡辩的空子都找不到。
“池爱卿所说全部属实?”
“臣不敢欺瞒皇上。”
苏子隐面露几分怒色,“既如此,那朕必须将这陶氏医馆严惩不贷!朕……”
“皇上,臣有事起奏!”
唐太师再一次打断了苏子隐。
“皇上,近日有人向微臣举报朝中某位大臣,说他私下在预谋造反,微臣不知真假,但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微臣再三思虑下决定还是将此事禀报给皇上,皇上也好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