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库>重生之烽火岁月>第二百六十四章必须在四个钟头内解决战斗 (1)

第二百六十四章必须在四个钟头内解决战斗 (1)

增援的鬼子还没有出城,丰台山方向传来巨大的爆炸声。

听到爆炸声,清原淳平知道自己的预感对了,弹药库完了。

清原淳平接到报告,出城增援的鬼子和伪军,遭到了丰台山炮兵的轰击,死伤惨重。

参谋长饭野健在旁边说道:“司令官,既然偷袭的军队已经占领了炮兵阵地,从这面增援的部队肯定上不了山,再派一支部队,出北门,绕道东北方那条上山的路,争取尽快上山。”

清原淳平此时也没有办法,点头同意,又派了一支增援部队。

清原淳平不解的说道:“他们是怎么不声不响的摸上去的?”

饭野健沉思了一下说道:“正面上山肯定不会无声无息的夺取丰台山,只能是从其他地方上去的。西面那堵悬崖虽然难以攀登,也不是不能攀登,极有可能是从那里偷爬上去的。”

清原淳平点点头:“参谋长说得有理。这些可恶的中国人实在是狡猾。”

饭野健说道:“司令官,我们可以派一支部队过去,截断敌人的归路,困也困死他们了。”

清原淳平同意道:“立即派一个中队的皇军,配属一个营的皇协军,赶到丰台西面的悬崖下,不要让偷袭者跑了,我要剁下他们的头颅。”

天亮后,清原淳平和饭野健上到凤台山上,满目疮痍,瓦砾遍地。整整一个中队步兵和一个中队的炮兵,近四百人,大部分都是被弹药库的爆炸炸死或震死的,尸体扔的到处都是。

散落的弹药,很明显被打扫过。

清原淳平看着明显被清理过的废墟,还有被拆除的房梁、步兵炮的伪装网,他实在想不明白,偷袭者拆除这些干什么用。

派到西面悬崖下堵截的那个中队报告,除了一些遗弃物表明确实有大量的人员从那里上下过,人影早没有了。

从遗弃的物品判断,偷袭者是中国的政府军。

清原淳平指着被拆过木料的房屋和炮位上不见了的伪装网,问饭野健:“饭野君,敌人收集没有爆炸的弹药可以理解,但是,他们带走这些木料和伪装网干什么?”

饭野健摇摇头说道:“不知道。”

二人走到悬崖边,向下看看,没有看到什么用这些材料制作的攀爬工具。

清原淳平对这个现象百思不得其解,看着已经废弃的丰台山,下令焚烧死亡日军的尸体,先自回城。

回到城里,清原淳平对饭野健说道:“查一查,这是那支中国政府军干的,竟然有胆量深入我方这么远执行这个任务。”

虽然军火遭到了炸毁,作战计划已经下达,不能更改,清原淳平认为,靠着部队携带的弹药,也足够消灭任何一支阻挡在自己面前的中国军队。

清原淳平一面想后方催促弹药,一面按照计划展开部队,准备按照计划进行扫荡。

随着鬼子扫荡行动的临近,马博明接到的各方情报越来越多,种种迹象表明表明,这次鬼子的扫荡是空前的,日伪军达到四万人。

马博明和方建、房弘毅围在一起,看着军事地图,方建说道:“这次鬼子的扫荡规模很大,不能硬拼,是不是可以考虑向西撤,暂避鬼子的锋芒。”

房弘毅也说道:“每一路鬼子的规模都是一个联队,还有伪军配合,确实难以吃下,硬拼会有很大的伤亡,暂避一时,我也觉得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马博明右手的食指不断敲打着桌面,迟迟没有说话。

看着马博明的神态,熟悉他的方建和房弘毅知道,马博明的心里又在谋划着大的行动,以图打破当前的不利局面。

炊事班把午饭给端了来,都放凉了,马博明也没有动。

方建说道:“不管怎么样,饭总是要吃的。来,老马,老房,先吃饭,吃完饭再考虑。”

马博明点点头,端起面前的米饭,吃了两口,伸出筷子抄菜的时候,筷子停在空中,又陷入了沉思。

房弘毅看见马博明又开始深思,张嘴刚欲提醒他,方建却在旁边摇摇头,轻轻放下了手里的饭碗。

他知道,马博明现在到了思考的关键时刻,没有去打断他的思虑。

方建和房弘毅一起瞅着还摊在桌子上的地图,努力思索马博明看到了什么样的机会。

良久,马博明把手里的碗筷一放说道:“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如果我们退让,受到损失的只是我们,鬼子却没有什么损失。”

“全面抵抗,兵力不足,我们的损失会很大,得不偿失。丹阳、金坛那边,我们鞭长莫及,由罗俊、张海娃、付淮安他们临机决断,总的原则是,以最小的损失,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不能让鬼子轻轻松松。”

“葛高达他们回来了,郭大勇没有回来,带了两个连,潜伏在了望新县附近。郭大勇虽然没有说他们准备干什么,但我相信,他绝不是和鬼子捉迷藏玩,一定在筹划着什么行动,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惊喜。”

“纵观各路敌人,据我们的情报,彭城也有一路鬼子,一个联队,是一支偏师,南下黄武镇。我计划这样,把凤山镇的四团,经白永村,秘密调往顺开山。顺开山以东,距离菜口洼矿三十里,有一个地方叫姚平坡,地势比较开阔,理论上讲,不是一个适宜伏击的地方。”

“但是,正因为不是很合适打伏击,鬼子才有可能大意。姚平坡的西面,是顺开山,距离大路不到二里路,那里不是我们的根据地,除了攻打煤矿那次,没有我们的部队活动,敌人的警惕性不高,四团埋伏在山脚下。大路以东是荒地和当地村民的庄稼地,六团埋伏在这里。”

“从火力上讲,两个团总计有五十多门迫击炮,百十挺机枪,足够强大。六团独立一营在姚平坡西南十里的山石庄阻击望新或者泰丰方向敌人的援军,独立二营在姚平坡以北五里的孝山村阻击彭城可能的援军。”

“姚平坡距离彭城大约八十里,敌人最快的增援也得需要五个小时左右,还可以提前沿路埋设地雷,延迟敌人的行军速度。泰丰县距离更远一些,大约有一百里,所以必须在四个钟头内解决战斗。”

第二白六十五章

房弘毅忧郁的说道:“师长,一个联队,那可是近四千鬼子,四团和六团加起来虽说有七八千人,鬼子的战斗力十分强悍,万一打成了胶着状态,鬼子的援军一到,那就麻烦了。”

马博明说道:“一、四团、六团合计兵力是九千人,光封兴言的六团四个主力营都是满编,还有富余,就有三千人;二、在旷野上伏击鬼子,他没有坚固的工事,不比攻坚;三、我们以逸待劳,敌人是远途而来;四、我们的火力不比敌人差;五、我们是伏击,有备打无备。有这五点,我们还不打,哪里寻找这样的战机?”

“消灭了这一路敌人,郭大勇再搞出点动静,鬼子的扫荡自然瓦解。虽说任务有点重,只要关嘉致和封兴言打的果断,打的猛,在预定的时间里消灭敌人,即使损失大一些,也是值得的。”

“这一战的关键是,他们要能集中火力,迅速突破和分割敌人,不要让他们抱成团。还有,为了加强突击力量,可以考虑把狙击营调过去,两个连配合四团,一个连配合六团。”

方建在旁边说道:“我看可以,师长最开始那句话说得对,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做好,虽然此战有风险,相比较取胜后得到的战果,我觉得这险值得冒。”

房弘毅奇怪的看看方建,说道:“政委,军事问题你很少发表意见的,今天怎么这么支持师长。”

方建说道:“参谋长,一般情况下,军事问题我确实很少发表意见,可是,在这紧要关头,师长指出了此战我们对敌的五个有利因素,作为政委,我认为他不是头脑发热,有责任坚定他的信心,与他共同承担起这个责任。”

房弘毅叹口气说道:“好吧,作为参谋长,我保留意见,制定作战计划。”

房弘毅出去了,方建说道:“老马,老房其实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参谋长,也有能力,只是性格上比较谨慎,轻易不会冒险。”

马博明笑着摇摇头说:“老方,你放心,我不会那么小肚鸡肠的计较那些事情。说实在的,老房的顾虑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认为,只有这样,主动出击,抓住这一点希望,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我们的损失,消灭敌人,打击鬼子的嚣张气焰,增长我们的士气。而且,我相信四团、六团能够打好这一仗。”

“命令五团,还有罗俊他们,现在开始,破坏所有的道路。姚平坡战斗是两个团合作,还有师直属部队,为了统一指挥,我想,由封兴言担任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战斗,你看如何?”

方建点点头说:“我看可以,封兴言这几年锻炼的可以,颇有大将风范。”

封兴言接到师部的命令,担任姚平坡战斗前敌总指挥,他一面调动部队前往姚平坡,隐蔽埋伏,一面带领团部先期赶到姚平坡,第一时间实地查看地形。

站在顺开山下,一个低矮的山头上,一条大路犹如长蛇一般,从北向南,从山下蜿蜒而过。向东看去,大路东侧荒草地和庄稼地杂陈其间,两里地以内,一马平川,无法埋伏人马。

所站地方的两侧,一路漫坡,稀疏的树木,半人高的荒草。

封兴言所在的这个山头,距离大路近两里路,是附近的一个制高点,可以观察到整个预设战场。

封兴言对参谋长梁丘辰说:“我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不要破坏这里的地貌。咱们到路东去看看,如何埋伏部队。”

封兴言、梁丘辰带了几个人下山去路东,警卫连和参谋们开始设置指挥部。

几个人一路向东,走了两里来路,和刚才在远处看到的一样,根本无法隐藏部队。

而在距离大路两里来路的地方,是一条和大路平行的南北走向的河,河水不大,只是一股涓涓细流,从河床的痕迹看,雨季时河水还是不小的。

封兴言对梁丘辰说:“我们只能在这里埋伏了。师部把炮营也给我们调来了,我想把炮营和四团的迫击炮分成两个炮群,分布在指挥部两侧五百米处,我们团的迫击炮集中在这边,正对着指挥部,利用集中的炮火,把鬼子砸成四段。师部机枪连、四团的机枪,集中在西侧两个炮群前使用,我团的机枪集中在这边的炮群前使用,迅速突破分割。”

“狙击营以连为单位,专门对付鬼子的机枪、军官掷弹手等重要目标。”

梁丘辰赞成道:“可以。是不是在最南端的位置,把大路挖断,可以阻断敌人的进路,尤其是汽车,一旦前面的敌人遇阻停下,整个行军大队自然会向前集中一下,可以最大的发挥炮火的作用。”

“可以,把坑可以挖的深一些,宽一些,步兵也不容易通过,给封堵包围圈的部队争取一些便利。”封兴言点头道。“我们上次进攻菜口洼煤矿时,缴获的炸药还有三百公斤,每五十公斤一个,在大路上埋设六个爆炸点,炮击前,先炸他一家伙。走回去,细节问题再商量一下。”

回到那个小山头上,警卫连已经布置好了指挥部,沿着山头的南北两侧,正在修筑工事。山顶上,原来就有十几棵散乱的树木,他们利用其中比较近的四五棵树,又移过来几棵小树,自然形成了一面树墙,不到跟前,根本看不